智能建造赋能“好房子”建设:机器人技术引领居住品质升级

随着国家“好房子”建设目标的提出,房地产行业正迎来一场以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为核心的品质变革。近日,央视新闻报道了武汉等地通过智能建造技术推动“好房子”落地的实践,展现了建筑行业向标准化、工业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的新趋势。

机器人助力“毫米级”精度建造

在武汉市某建筑工地,智能建造技术正成为“好房子”建设的核心驱动力。通过遥控器操控的布料机器人、智能塔吊和检测机器人,施工效率与精度显著提升。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介绍,传统砌筑需半天完成的隔墙,3D打印机器人仅需两小时即可完成,且垂直度偏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,远超传统工艺的厘米级标准。

智能建造赋能“好房子”建设:机器人技术引领居住品质升级

此外,建筑3D打印机器人、模块化施工等技术的应用,不仅缩短工期,还大幅降低人工成本。中建三局先进技术研究院表示,企业研发投入已增至近2亿元,致力于每季度推出一款创新产品,推动行业技术迭代。

智能建造赋能“好房子”建设:机器人技术引领居住品质升级

从设计到材料:全方位提升居住品质

“好房子”建设涵盖设计、材料、建造、服务全链条。多地企业正加速整合绿色建材、智能家居等新技术。例如,山东烟台某项目采用11毫米隔音垫和高分子隔音毡,有效降低楼板噪声;南京项目引入智能监控系统,实时调节室内温湿度和空气质量。

与此同时,各地政府纷纷出台“好房子”标准。山西要求层高不低于3米并配置担架电梯;北京鼓励错层、复式设计以提高空间利用率;杭州将于4月实施《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》,从隔音、防水到全屋智能提出明确规范。

智能建造赋能“好房子”建设:机器人技术引领居住品质升级

保障房同步升级:“好房子”惠及更广群体

“好房子”理念同样覆盖保障性住房领域。成都某保障房项目通过架空层设计打造健身跑道和公共活动空间,并采用40%工业化建材提升环保性能;厦门保障房运用建筑信息模型(BIM)技术优化管线布局,并配备适老化设施和儿童活动区,体现全龄友好理念。

住房城乡建设部强调,保障性住房需率先落实“好房子”标准,结合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,确保群众住得健康、安全、便捷。目前,北京、上海、合肥等地已加速推进相关项目。

智能建造赋能“好房子”建设:机器人技术引领居住品质升级

结语

从智能机器人到绿色建材,从新建住宅到保障房升级,“好房子”建设正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重塑行业标准。未来,随着更多科技成果的应用,居住品质的提升将惠及更广泛人群,推动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5865597117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support2@wmkjqd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8:30-18:30,全年无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