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率先推出32纤对海缆解决方案,全球通信容量再创新高
北京,3月25日——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今日发布《中国参与国际通信海缆建设和保护相关情况报告(2025年)》。报告显示,我国通信海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,中国企业率先推出全球首个32纤对海缆解决方案及全系列产品,大幅提升国际通信传输容量,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全球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领先地位。
32纤对海缆:打造海底“超高速”通道
国际通信海缆是敷设于海底、用于跨国数据传输的光缆系统,承担全球95%以上的跨国数据流量。此次中国推出的32纤对海缆解决方案,相较于传统的6纤对或12纤对海缆,传输容量实现跨越式提升。
中国信通院产业规划所总工程师牟春波表示:“32纤对海缆相当于将原本的6车道海底高速升级为32车道的‘超高速’通道,在相同传输速率下,可承载的数据量显著增加。”据测算,该技术每秒可传输16TB数据,仅需“一眨眼”的时间,即可完成3200部4K超清电影的传输。
加速全球互联互通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
近年来,中国海缆企业不仅加大技术研发,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,并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建设超长距离、大容量海缆系统。目前,华海通信在全球新建海缆系统累计超10万公里,烽火通信的国际海缆铺设也已突破上千公里。
这些海缆系统连接亚洲、非洲、欧洲及美洲等多个地区,为跨境电商、金融交易、跨国企业数据流动提供高效稳定的支持,推动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。
强化安全防护 应对海缆损坏风险
尽管海缆技术不断进步,但其安全性仍面临挑战。据国际电缆保护委员会统计,全球每年约发生200起海底光缆损坏事件,其中近80%由人类活动(如船舶抛锚、渔业作业)导致,其余则受地震、火山等自然灾害影响。
为保障海缆安全,我国采取多重防护措施:
- 优化设计:采用双层铠装、单层铠装等不同防护结构;
- 智能监测:部署预警系统,实时监控海缆状态;
- 国际合作:推动中国-东盟海缆保护合作,完善法律法规体系。
中国信通院强调,未来将继续加强技术研发与国际协作,确保全球通信网络稳定运行,为数字时代提供更高效、更安全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