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觅科技:交通生命线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全解析
一、系统介绍
应用背景:交通基础设施损伤、老化问题严重
- 结构损伤:在环境侵蚀、材料老化和荷载的长期效应、疲劳效应和突变效应等灾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导致结构系统的损伤累积和抗力衰减,极端情况下易引发灾难性的突发事故。
- 老龄化逼近:有关专家认为桥梁使用超过25年以上则进入老化期,据统计,我国桥梁总数的40%左右已经属于此范畴,均属“老龄”桥梁。
- 养护要求:根据交通部颁布的《公路养护技术规范》、《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》等要求,必须对桥梁、隧道等进行检测鉴定。
桥梁:桥梁结构或构件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累积损伤和意外损伤,从而使得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发生退化,影响行车的安全、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,甚至发生断裂、坍塌等严重事故。
隧道:边墙开裂、拱顶空洞、衬砌损坏、隧道渗漏水、隧道冻害、围岩大变形、衬砌厚度薄、混凝土强度低、隧道内空气污染等病害,隧道的健康问题变得日益突出,安全事故时有发生。
交通生命线智能监测管养系统:
系统功能:
硬件介绍:
- 光纤光栅解调设备:支持多通道、高精度数据采集,兼容应变、温度、土压力等多种传感器。
- 智能传感器:包括光纤光栅应变计、温度计、土压力盒、渗压计等,适用于复杂工程环境。
- 失效原因:大部分应变传感器采用胶粘工艺,易蠕变、温漂非线性、耐久性和稳定性差、参数一致性差;传感器基材大部分为金属材质,本身的疲劳性能、抗过载你能力不强;线路老化、熔接点防护不过关
二、业务场景:桥梁监测
1. 智能化管理平台
- 全流程闭环管理:
- 实时监测:24小时在线采集桥梁变形、受力、振动等数据,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并截取视频。
-
- 巡检养护:移动端支持任务派发、维修监督与验收归档,实现“告警-处理-反馈”闭环。
-
- 健康度分析: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桥梁寿命,辅助制定管养计划。
2. 重车过桥监测:
- 超重车辆识别:实时抓拍超重车辆,结合荷载数据评估桥梁风险。
- 交通异常识别:通过路侧摄像头检测占道施工、路面缺损等5类异常事件。
三、业务场景:隧道监测
1. 监测内容:
- 结构安全:管片土压力、钢筋应力、混凝土应变、接缝位移。
- 环境风险:渗漏水、纵向沉降、螺栓受力变化。
2. 技术实施:
- 预埋与表面传感器结合:
- 预埋传感器(管片预制时安装):光纤光栅混凝土应变计、土压力盒、渗压计等。
- 表面传感器(拼装后安装):螺栓应变计、位移计、水浸传感器。
- 施工期监测频率:
- 盾尾脱出5环内:每2小时采集;
- 脱出后分段降低频率,最长每月1次。
案例:海珠湾隧道
- 全长4348m,盾构段2102m,采用15.07m直径盾构机,预埋138个传感器/环,实时监控泥质粉砂岩层中的管片受力与变形。
四、业务场景:城市边坡与路基监测
1. 风险预警体系:
- 监测参数:边坡变形、土压力、地下水位、降雨量、振动等。
- 四级预警机制:实时分级报警,支持地震、滑坡等灾害影响研判。
2. 核心功能:
- 灾害预测:分析边坡失稳方式(滑动、崩塌)、成灾范围与时间。
- 应急联动:自动推送预警信息至管理部门,启动应急处置流程。
五、工程案例精选
1. 湖北香溪长江公路大桥
- 全球首个交通生命线集群监测系统:覆盖5座桥梁、1座隧道、6个高边坡,集成在线监测与人工巡检,实现全寿命安全管理。
2. 重庆南纪门轨道大桥
- 国内首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监测:实时监测桥梁振动与主梁应力,降低列车运行噪音与桥面疲劳损伤。
3. 青岛流亭立交桥
- 交通枢纽健康监测:长期跟踪车辆荷载、主梁挠度,保障车流的安全通行。
4. 济青高铁沿线大跨结构监测
- 高铁站安全管控:针对济南东站、潍坊北站等大跨度结构,部署光纤传感器网络,预防形变风险。
六、技术优势与价值
- 全寿命周期管理:从施工期到运营期,提供连续数据支持,延长基础设施使用寿命。
- 高精度实时预警:光纤传感技术灵敏度达微应变级,支持毫米级位移监测。
- 智能决策辅助: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管养建议,降低运维成本30%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