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坑监测工程解析
一、基坑的定义与功能
定义:
基坑是为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开挖的临时性土坑,用于提供地下结构施工空间,形状通常为长方体、圆柱体或放坡后的棱台/圆台状。
核心功能:
- 施工空间:支持地下室、地下停车场等结构的钢筋绑扎、模板安装、混凝土浇筑等作业。
- 基础施工:便于地基处理(如换填、打桩),提升地基承载力。
- 地下设施安装:用于铺设管线、电缆、燃气管道等,施工完成后回填恢复地面。
二、基坑的分类
- 按开挖深度:
- 浅基坑:深度≤7米,地质简单。
- 深基坑:深度>7米,或地质复杂、周边环境敏感。
- 按开挖方式:
- 放坡开挖:通过自然坡度维持土体稳定。
- 支护开挖:设置围护结构(如支撑系统、地下连续墙)保障安全,适用于场地受限或地质复杂的深基坑。
- 按安全等级:
- 一级:深度>10米,临近重要建筑/管线,需严格保护。
- 二级:普通基坑(非一级/三级)。
- 三级:深度<7米,环境要求低。
三、基坑工程施工流程
- 施工准备:
- 勘查地质、设计方案、调配设备与材料。
- 土方开挖:
- 分层分段开挖,控制边坡稳定性,同步降水防渗水。
- 支护结构施工:
- 采用土钉墙、锚杆、支撑系统等,确保基坑稳定。
- 监测与调整:
- 实时监测变形、地下水位,优化施工方案。
- 后续施工:
- 基础施工、防水处理、回填验收。
四、各阶段工作内容详解
1. 施工前期准备
- 图纸会审、场地平整、临设搭建。
2. 基坑开挖
- 测量放样、土质勘查、分层开挖(坡度符合设计要求)。
3. 支护与降水
- 设置围檩/支撑、打降水井、排水沟/集水井。
4. 监测与防护
- 布设监测点(支护结构变形、地下水位)、调整开挖速度、设置围挡警示。
5. 结构施工
- 桩头处理、垫层施工、浇筑底板混凝土、地下室施工。
6. 回填验收
- 回填压实、拆除支护、专业验收。
五、基坑监测核心要点
- 监测对象:
- 支护结构位移、地下水位、周边建筑沉降、土体变形。
- 技术手段:
- 全站仪、测斜仪、水位计、光纤传感器等。
- 应急措施:
- 发现异常时,立即采取土方反压、注浆加固、暂停开挖等。
六、总结
基坑工程是地下施工的关键环节,需科学分类、精细施工、实时监测。
- 浅基坑:以放坡为主,注重地质勘查。
- 深基坑:依赖支护结构与动态监测,保障安全。
- 核心目标:通过系统化管理,降低坍塌风险,确保施工效率与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