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NSS定位原理的介绍
1. GNSS概述
全球导航卫星系统(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, GNSS)是通过卫星网络提供全球覆盖的定位、导航和授时服务的系统。主要系统包括美国的GPS、俄罗斯的GLONASS、欧盟的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系统。GNSS的组成包括:空间部分(卫星星座),地面控制部分(监测站、注入站、主控站),用户设备部分(接收机)。
2. 定位基本原理
GNSS定位基于卫星信号传输与几何三角测量,步骤如下:
- 信号发射:卫星持续广播包含自身位置(星历数据)和精确时间(原子钟)的信号。
- 信号接收:接收器捕获多颗卫星信号,记录信号到达时间。
- 伪距计算:通过比较信号发射与接收时间差(乘以光速)计算距离(伪距),含时钟误差和传播误差。
- 位置解算:利用至少4颗卫星的伪距构建方程组,求解接收器的三维坐标(经度、纬度、高度)和时钟偏差。
数学原理:
每颗卫星的伪距方程为:
3. 误差来源
- 卫星相关:轨道偏差、原子钟误差。
- 信号传播:电离层/对流层延迟(信号速度变化)、多路径效应(信号反射)。
- 接收器相关:内部噪声、时钟误差。
4. 提高精度的技术
- 差分GNSS(DGNSS):基准站发送误差校正数据至移动站,消除公共误差。
- 载波相位测量(RTK):利用信号载波相位提升精度至厘米级,用于测绘、农业。
- 卫星增强系统(SBAS):如WAAS、EGNOS,通过地球静止卫星广播校正信息。
- 多系统融合:联合GPS、北斗等多系统数据,增强卫星覆盖与几何分布,降低DOP值(精度因子)。
5. 应用领域
GNSS广泛应用于导航(车载、航空)、测绘(地形建模)、精准农业(自动驾驶农机)、灾害监测(地壳形变分析)及智能交通(车辆调度)等领域,其全天候、全球覆盖特性使其成为现代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。
1.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中的应用
- -建立和维持国际地球参考框架、测定地球自转参数。
- -建立和维持区域性的动态参考框架。
2.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
- -布设各种类型的工程测量控制网。GNSS技术基本上可以满足各种类型的工程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要求。
- -自动化变形监测。由于GNSS测量技术具有全天候、实时、无需通视、精度高等诸多优点,可以利用该技术实现对变形体的实时自动化变形监测,通过测定监测物体的三维坐标,得到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变化情况,为研究变形体的变形情况及灾害预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。
- -数字化测图。采用GNSS RTK技术可以直接进行碎部测量,而且还可以全天候的观测,测量精度高,实时获取地物点的坐标信息,大大加快了测量的速度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- -施工放样。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施工测量、公路测量、管线测量等工作中,大多数只需要厘米级的精度,采用RTK技术可以快速地完成上述任务。
3.在航测和遥感中的应用-布设测区内的大地控制点(像控点)。
- -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。利用安置在航测飞机上的GNSS接收机来测定每张航片在曝光瞬间的三维坐标,以便于后期内业数据处理时进行图像的拼接和解算。
- -遥感卫星定轨。在遥感卫星上安装GNSS接收机后,就能利用卫星定位的方法准确地确定卫星的轨道,可以快速、方便地获取所需地区的相关地面信息,且不受国界的限制。
4.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
- -利用静态GNSS测量的模式进行高等级的地籍控制测量;
- -利用GNSS RTK技术进行低等级的控制测量以及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工作。
5.在军事中的应用
- -GNSS可为导弹和智能炸弹进行精确的制导,使其能准确命中目标,以摧毁对方的指挥中心、通信系统、防空系统、机场等重要军事目标。
- -可用于军事侦察卫星。通过在侦察卫星上安装GNSS接收机,可以提供任一时间卫星的位置和轨道信息,完成对侦测区域高精度的地形情报数据收集。
6.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
- -在航空领域,通过在飞机上安装GNSS接收机,飞机就能按照最短航线进行飞行;
- -用于车辆导航。驾驶员可以根据导航信息获取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;
- -在物流领域,在货车上安装GNSS接收机,可以很好地管控车辆,熟悉车辆的运行状况,保证人员和货物的安全。
总结
GNSS通过卫星信号的时间差解算位置,结合误差校正技术实现高精度定位。随着技术进步,其应用场景不断扩展,成为数字化时代不可或缺的时空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