拱形结构的基本类型与选型要点 ——从实腹拱到索拱的全面解析
一、结构形式分类
拱形结构根据构造形式可分为以下四大类,选型需结合跨度、荷载、施工条件及功能需求综合确定:
1. 实腹式截面拱
- 特点:由连续腹板与翼缘构成,适用于中小跨度(如场馆、桥梁)。
- 常见截面:
- 圆管/箱形截面:闭合截面抗扭性能强,可填充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拱,提升刚度、耐火及防腐性能。
- 工形截面:经济高效,适用于常规荷载场景。
- 腹板开孔拱:便于设备管线穿越,兼顾功能与美观。
- 波形腹板拱:波折腹板增强面外刚度,实现“高薄”截面,节省材料且运输便捷。
2. 桁架拱
- 优势:结合拱的轴压传力与桁架的高效承载,适用于超大跨度(如体育场、桥梁)。
- 分类:
- 平面桁架拱:简单轻巧,经济性高。
- 立体桁架拱:空间受力更优,抗侧移能力强。
- 钢管混凝土桁架拱:上下弦杆灌注混凝土,提升整体稳定性。
3. 索拱结构
- 原理:通过拉索主动控制拱变形,增强刚度和承载效率。
- 类型:
- 张弦式索拱:索与拱协同受力,适用于大跨度屋盖。
- 车辐式索拱:索呈放射状布置,矢跨比宜取0.3~0.5,索盘高度为拱矢高一半时效率最优。
4. 钢管混凝土拱
- 特点:钢管内灌混凝土,综合钢与混凝土优势,提升抗压、耐火及局部稳定性。
- 适用场景:重载或高耐久性要求的桥梁与公共建筑。
二、轴线与截面选型
1. 轴线形状优化
- 原则:主荷载下以轴压受力为主,减少弯矩。
- 常见轴线:圆弧形(活动屋盖轨道)、抛物线(均布荷载最优)。
- 矢跨比(f/L):
- 最优值:约0.2(稳定承载力最高)。
- 车辐式索拱:0.3~0.5,结合索盘位置调整。
2. 截面类型选择
- 闭合截面(圆管、箱形):抗扭刚度高,适合平面外稳定要求高的场景。
- 开口截面(工形):经济性强,需加强面外支撑。
- 正三角形截面桁架拱:全跨均布荷载下,平面内稳定承载力显著高于倒三角形截面。
三、节点设计与拱脚构造
1. 节点设计原则
- 核心要求:传力明确、构造简单、施工便捷。
- 常见节点类型:
- 钢管桁架节点:参考梁柱节点构造,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。
- 索拱节点:平板节点、铸钢节点(《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》推荐)。
2. 拱脚形式
- 铰支拱脚:允许自由转动,需控制面外支撑(销轴连接+加劲肋)。
- 固支拱脚:完全嵌固基础,弯矩集中于拱脚,需加强截面或填充混凝土。
- 落地拱:设置钢绞线拉杆平衡推力,减小基础负荷。
- 非落地拱:需强化下部结构水平刚度,避免位移影响受力。
3. 面外稳定措施
- 闭合截面:自然抗扭,翘曲变形影响小。
- 开口截面:需约束拱脚面外转动或增设支撑。
四、选型关键因素
- 荷载条件:均布荷载优选正三角形桁架拱;半跨荷载固支拱更稳定。
- 跨度需求:中小跨度用实腹拱,超大跨度用桁架或索拱。
- 施工限制:波形腹板拱便于运输,钢管混凝土拱需现场灌注。
- 环境要求:高盐湿环境优先闭合截面+防腐处理。